为荆楚“小巨人” 精准画像
湖北首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
湖北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什么样?近日,由省经信厅编制的《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(2022年)》在武汉正式发布。这是我省首个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报告,展示了近年来湖北专精特新工作的积极成果,通过勾勒“小巨人”的基本轮廓和显著特征,探索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外在因素,助力荆楚大地长出更多“小巨人”。
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是优秀中小企业的排头兵,数量与地区GDP呈现正相关性。2018年,工信部启动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申报认定工作,目前共认定四批8997家。其中,湖北获批473家,占总数的5.26%,在全国排名第八位。
报告指出,在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的培育上,我省从落后到追赶,再到中部领先,逐渐成为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诞生的热土。从区域分布看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有306家集中在武汉城市圈,占比约65%;“宜荆荆恩”城市群91家,占比约19%;“襄十随神”城市群76家,占比约16%,数量最多的4个城市分别是武汉、宜昌、襄阳、孝感。
报告选取五个维度深度解析湖北“小巨人”成长趋势:小型企业渐成主力军、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、营收呈结构性稳定增长、利润快速跃升、资产负债总体合理;多组数据佐证湖北“小巨人”的“专精特新”实力:四分之三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、98%的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、98%是高新技术企业;“小巨人”们所属领域也与我省优势产业匹配,高端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(网联)汽车、电力装备领域企业数量排名前三。
值得一提的是,湖北“小巨人”们在创新发展的同时,亦积极借力资本市场加速发展。截至2022年10月,全省有51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完成上市,占比超过10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另有21家上市后备“金种子”企业,22家在辅导企业。(肖丽琼、聂薇)
98%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,平均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1.22项——
荆楚“小巨人”创新能力强悍
创新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鲜明的底色。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,我省98%的“小巨人”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,473家企业的研发强度均值远超规上工业企业,平均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1.22项。荆楚“小巨人”创新能力强悍,已成为湖北创新发展大格局中的重要力量。
创新高投入带来高产出
在武汉泛洲中越合金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泛洲中越”)客户名单上,博世、马勒、伊顿、辉门等国际名企,长城、吉利、比亚迪、三一重工、中联重科等国内龙头企业一一在列。
客户耀眼,泛洲中越的科研实力清单同样闪亮:CNAS认证的国家级实验室,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、3项行业标准,拥有发明专利22项、实用新型专利55项。
泛洲中越生产的高强度耐磨铜合金,是一种重要的导体材料,在汽车发动机、变速箱,工程机械,液压阀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,国外材料巨头曾主导该领域长达数十年。20年间,泛洲中越逐渐实现高强度耐磨铜合金国产替代。近两年,公司相关产品在国内市占率居行业第一。
强悍创新,于全省47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而言,是群像而非个例。
从研发投入整体情况看,“小巨人”中研发投入超过5%的企业,占比达到56.66%,第四批303家企业研发强度的平均水平为7.1%,且没有研发强度低于3%的企业。473家企业建有433个研发机构,70家企业有院士专家工作站,22家企业有博士后工作站,六成以上企业至少与3家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有产学研合作。“小巨人”企业因此成为吸引创新人才的强磁场,180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在20%至30%,40家企业一半以上员工从事研发工作。
创新上的高投入带来高产出。数据显示,473家企业平均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1.22项,其中93家企业近两年获得国家级技术创新类项目,47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近两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。企业的行业话语权也随之增强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,制修订的已批准发布标准总数累计958项,第四批中有近三成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。
“小巨人”拉动“大马车”
位于宜昌的湖北中南鹏力海洋探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南鹏力”),十余年来深耕海洋探测领域,自主研发的阵列式海洋雷达成功替代进口,填补国内空白,市场占有率达到80%以上,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、气象、渔政、江河生态保护等领域。2020年,中南鹏力营收增长64.2%,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达95.6%,员工薪资最大增幅达120%。
作为湖北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“标杆”“头雁”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显现出强劲韧性。
——营收稳步提升,结构性增长趋势明显。2020年,473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户均营收达2.63亿元,到2021年增至3.51亿元,其中27家企业营收超10亿元,同比增长68.75%。
——利润整体提升,综合效益不断改善。2020年,473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户均利润为2700万元,到2021年增至3700万元,同比增长37%,其中利润破亿元的增至26家,同比增长31.25%。
“小巨人”,块头不大能量不小,企业不但自身筋强骨壮,还成功拉动出口这架“大马车”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底,全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主导产品出口额达54.74亿美元,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.07%,拉动全省出口增长3.44个百分点,对2021年全省出口额增长贡献值为7.86%。
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1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累计增长14.8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.2个百分点,居中部第一、全国第二位,两年平均增长3.8%。整体来看,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全省分布与GDP、工业增加值全省水平基本保持一致。